內容簡介
法布爾老師一生致力於研究活的昆蟲,
他把昆蟲當成有生命的個體,常常假設自己就是一隻小蟲,
可能是牛糞裡的糞金龜,或是鼴鼠屍體下的埋葬蟲和蛆……
他將觀察到的昆蟲行為,進一步設計實驗,用自己的眼睛來證實,
因而發現了許多昆蟲的本能和自然生態的微妙關聯。
例如蛛蜂打敗昆蟲的天敵蜘蛛,卻要想辦法避開寄生蠅的偷襲。
透過法布爾老師的昆蟲教室,可以讓更多人享受昆蟲研究的樂趣。
更多不可思議的昆蟲本能:
為幼蟲固定送餐的沙蜂/會轉換寄主植物的棉癭蚜/虎甲蟲幼蟲的人孔蓋祕密武器/會修正搬運路線的蛛蜂/天生的建築師 —— 蜾蠃
惡作劇實驗:沙蜂認巢的實驗/蛛蜂VS.狼蛛的對決/埋葬蟲與鼴鼠的實驗
得獎紀錄
「日本朝日小學生新聞」人氣連載專欄
《有趣的昆蟲實驗》入圍 吳大猷青少年科普作品獎(翻譯類)
推薦文
《法布爾老師的昆蟲教室》是近幾年來難得一見的科普好書,兼具自然探索、生命價值與生態教育的意義,適合親子一同閱讀。
書中適時穿插台灣昆蟲作為例子,突破因地域差異而致物種不同的隔閡,讓讀者更容易進入法布爾的世界。
──石正人(台大昆蟲學系教授)
作者介紹
作者簡介
奧本大三郎
1944 年驚蟄日(3 月 6 日)出生於日本大阪。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院法文學系、研究所。
法國文學研究學者、作家。埼玉大學名譽教授。NPO 日本亨利.法布爾學會理事長。
作品《昆蟲宇宙誌》獲得讀賣文學獎、《歡樂熱帶》獲得三得利學藝獎。
其他作品:《由昆蟲開啟的文明論》、《昆蟲的所在》、《巴黎的眾多騙子》、《奧山副教授的番茄大學太平記》、《法布爾昆蟲記全譯本》。
2017 年,憑藉三十年來翻譯《昆蟲記》的成就,獲得第 65 屆菊池寬賞。
繪者簡介
山下浩平
1971 年出生於日本熊本縣,在神戶長大。畢業於日本大阪藝術大學美術系。
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會員、繪本作家。
喜歡採集、飼養昆蟲,製作標本。非常喜歡日本石龜。
主要繪本作品:《青蛙與螻蛄》、《香蕉老師》、《尋找迷路的恐龍!》、《拯救世界的麵包罐頭》。
www.mountain-mountain.com
譯者簡介
葉韋利
1974年生,水瓶座。
現為專職主婦譯者,熱愛翻譯工作,享受生活。
工作筆記/FB專頁:www.facebook.com/licaworks
目錄
蒼蠅/棉癭蚜/吉丁蟲/蜂虻/鳳蝶/沙蜂/沫蟬/青鳳蝶/虎甲蟲/蛛蜂/蜾蠃/埋葬蟲/法布爾老師
序
作者的話
法布爾老師年輕時決定要研究昆蟲的生態。在他之前的昆蟲學家都是根據標本來研究昆蟲的形體和構造,屬於分類的學問。當時的人因為虔誠的宗教信仰,相信世界是由神創造的,所以學者透過研究動物與植物的分類來了解世界的秩序。
法布爾老師不想研究昆蟲的標本,他想了解昆蟲的生態和行為。一開始,他研究的對象是蜂、蜘蛛,接下來又涉獵了各式各樣的昆蟲,連聚集到糞便、動物屍體上的昆蟲也很感興趣。他想了解這些生物的排泄物,甚至死亡後——也就是屍體,會有什麼變化。
所以,他研究了糞金龜、蜣螂,還有一般人討厭的蒼蠅、埋葬蟲等。糞便好髒,死亡腐敗的動物屍體更噁心,如果你因此而移開視線,就永遠無法發現真相。這些研究往往會被人「另眼看待」,為了潛心研究,法布爾老師需要一處閒人勿入的寬敞庭園。
法布爾老師到了晚年,終於擁有自己的土地——「荒石園」。對別人來說,這裡只是一塊荒地,卻是老師幸福的所在。他在這裡享受到南法普羅旺斯的自然與寧靜。
其實糞便和動物屍體被蟲子吃掉、分解之後,又回歸泥土,孕育出新生命,這個不斷循環的生態,真的非常有趣,蘊藏了非常深奧的知識。(2020年6月)
繪者的話
法布爾為了喜歡的事情奉獻一生。貧困的童年,就算餓肚子也要買詩集來看。自力更生完成學業,當了老師還在持續研究,一生以昆蟲研究為使命,在八十三歲高齡完成了十冊鉅作《昆蟲記》。
我把自己的故事接在偉人之後,有點難為情……我是在小學五年級時,立志要把最喜愛的繪畫當作一輩子的工作。雖然嚴格的父親並不認同,我還是每天畫畫。從小,我到處打工,高中時還跟朋友一起創作,獨立出版銷售。打工也是挑選和興趣相關的工作,希望這樣可以學到更多。
大學畢業後,我成為自由接案的設計師,立刻遇到很大的困難。1995年1月,日本發生阪神淡路大地震。當時我住在神戶,每天都要上街去幫忙打掃殘磚破瓦,當然也接不到繪畫相關的工作。無奈之下,在3月開了一家二手服飾店。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到歐美去尋找貨源。那個年代沒有手機,我開著租來的汽車到處跑,在廉價旅社過夜。
雖然沒什麼空閒,一有空檔,我還是會練習素描。我深深相信,總有一天會重拾繪畫的工作。我就這樣一邊經營服飾店,一邊接設計案,五年後在東京成立設計工作室。
我接過各式各樣的設計工作。幾年後,有人問我:「要不要嘗試繪本的插圖?」我花了很大的心力完成那本書,也因為這個機緣,開始創作繪本。
回想起來,正因為是自己喜歡的事,即使遇到困難也能克服。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,我深深相信,這會是你人生前進的動力。(2020年6月)